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围绕ePTFE膜、SiO2气凝胶等微观多孔材料为核心技术主线,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形态、厚度、表面几何形状,然后搭配不同特性的辅助材料,研发出新的材料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并在自制专用生产设备的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机械自动化设计与集成能力。通过对ePTFE膜等材料的改性及复合,企业能为客户定制化地开发具有特殊物理、化学特性的组件产品。凭借多年以来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品牌建设,形成了集研发、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在行业内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受大环境影响,公司所服务的汽车行业最近这两年竞争压力明显在增大,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卷”。在市场产品方面,新能源汽车在“卷”传统燃油汽车;在行业内部,崛起的造车新势力和非公有制企业在“卷”老牌的传统企业,为应对竞争,今年年初短暂开打的“价格战”,使一些企业雪上加霜,但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刺激、轻型车国六标准的实施、多地的汽车营销活动以及新车型的推出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2023年汽车工业产销情况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万辆和3,0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伴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增长,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在一直增长,同时,在技术方面,汽车零部件行业将继续朝着更加专业化和高级化的方向发展,零部件制造商已经在开发新的技术并使用更高性能的材料,这对汽车零部件行业而言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例如,内卷带来的降本需求和快速反应能力及需要面对更严格的法规和标准等。在这样的产业环境背景下,公司始终围绕既定发展的策略和年度经营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研发为龙头,推动内部系统能力提升,持续降本增效,应对市场挑战。报告期内,公司获评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054.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53.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6.08%;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工作如下:公司一直秉承持续创新的发展理念,持续深耕主要营业产品及技术领域,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新产品研究开发,丰富产品应用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引进高端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多家高校深入推动技术合作交流,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申请专利共18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已累计获得专利237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177项,境外PCT专利9项,整体研发实力得到逐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市场利基、产品多元”的战略方针,围绕公司核心技术,积极布局新的应用领域。在汽车领域,公司围绕汽车“新四化”积极拓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实现用户技术需求,解决行业痛点。在医疗领域,配合下游客户开发、验证,实现国产化替代,报告期内,公司用于医疗行业的膜材已实现了销售零突破。在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公司的TRT膜经鉴定实现了原材料、生产装备国产化,在航空航天线缆领域填补国内空白,可替代进口产品公司,同时,公司以闲置资产增资入股凌天达,积极布局高性能膜材料在线缆及线缆组件等方面的应用。公司联合其他投资机构投资建设的源氢新能源公司所从事的质子交换膜项目建设进度良好,产品研发已取得初步成果,并实现了客户端验证及批量出货。报告期内,为更好的服务客户,公司持续打造销售、材料工程师、应用工程师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上的支持、产品交付等服务,构建立体式、主动服务,增加客户粘性。同时,企业成立新能源001258)事业部、过滤事业部,扩大销售团队规模,引入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以客户目标结果为导向形成内部竞争机制,从而保持营业销售队伍的活力与冲劲。报告期内,公司结合战略规划和年度目标,通过年度目标的逐层分析,关键指标的持续跟踪、分析,定期的绩效辅导、考核,充分调动各级管理者工作的目的性、积极性,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强化组织绩效和各部门绩效,从而提升组织的运营效率和业务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的新趋势,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了在需求疲软、竞争非常激烈的产业环境下,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公司全面推动降本增效工作。报告期内,公司结合绩效考核指标的分析梳理,对标内外部关键指标可优化空间,将降本增效落实到绩效考核中,成效显著。公司的基本的产品为塑料高分子聚合物产品,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C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上证发[2019]30号)的规定,并结合公司基本的产品和核心生产技术情况,公司属于新材料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行业。材料作为支撑人类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要素之一,其材料技术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制造和装备的领先水平。新材料或称先进材料是指那些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的性能更为优异的一类材料,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新材料能够显著开发出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使其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催生出新兴起的产业的核心发展产业,新材料技术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因此,材料强则制造强,制造强则国力盛,发展新材料已然是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关键,是中国摆脱关键材料与技术“卡脖子”困境的重要抓手,也是为寻找经济发展新动力300152)的突破口。公司采取“产品多元、市场利基”的发展的策略,围绕ePTFE膜、SiO2气凝胶等微观多孔材料不断研究开发应用领域,依托多元化的产品挖掘细分利基市场,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产品已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航天军工、医疗健康等行业。报告期内公司基本的产品情况如下:为了更好的提高汽车的驾乘体验,部分主机厂选择在车门的两层钣金件薄板内侧粘贴挡水膜。一方面,挡水膜能够适用于保护汽车车门内的线路正常工作,防止外界雨水、灰尘等进入;另一方面,挡水膜还能够更好的起到一定阻隔噪音的作用。公司挡水膜产品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别:PE挡水膜、EVA挡水膜以及XPE挡水膜。公司密封件产品最重要的包含密封圈、海绵条、减震垫等,用于填充各种空隙以此来实现密封、防尘和减震的作用。公司密封件产品以EPDM、聚氨酯发泡料、PU海绵等橡胶材质为主要原材料,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领域和家电领域。公司吸隔声产品主要供应主机厂和汽车内饰厂,装置在中控台、车门、手套箱、地板等部位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按照生产制造工艺和原材料分类,公司的吸隔声产品最重要的包含基础吸音棉与ePTFE膜复合吸音棉等。ePTFE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它是由纯聚四氟乙烯经过一系列特殊处理过程演变而来。具体来说,是通过拉伸、膨胀和定向等工艺,让原本实心致密的PTFE内部形成了像三维网一样的微小孔洞结构。这样处理过的ePTFE拥有了许多新的优点:它的重量轻,同时又能有效防水透气;它不怕化学物质侵蚀,对生物体很友好,而且在机械性能方面表现出色。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本的材料变得既轻巧又耐用,还能适应任何苛刻环境条件。基于ePTFE材料的优异性能,公司的ePTFE微透产品应用领域涵盖了汽车、消费电子、包装、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基本的产品包括用于汽车领域的透气栓、透气膜、泄压阀等产品;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耐水压透声膜产品;用于包装透气领域的包装保护垫片;用于航空线缆的特种膜材料以及用于生物医疗的膜材等。公司的汽车透气产品主要有透气膜、透气栓、透气卡扣、泄压阀等。其中透气栓、透气膜、透气卡扣产品大多数都用在汽车车灯(前大灯、雾灯、尾灯、高位刹车灯)、雨刷电机、ECU等部位,利用ePTFE膜具有的防水透气等特性,能够保证设备内外部气体流通,消除内外压差,同时又可以有效的预防设备外部的液态水、粉尘、污染物等进入设备内部,导致敏感电子元件出现故障。目前公司的透气栓、透气膜产品已经实现进口替代,并且与国内外知名的车灯厂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泄压阀产品主要使用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包,当电池包遇到撞击等特殊情况导致电池包内部气压迅速升高时,泄压阀结构会开启或直接破损,使电池包内部压力迅速释放,防止电池包剧烈膨胀甚至爆炸,保障新能源汽车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我国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电池安全问题慢慢的受到社会的关注,泄压阀对动力电池包安全性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公司的透声产品主要为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耐水压透声膜,安装于智能手机、手表、手环、摄像头等消费电子内,用以密封设备上的缝隙、孔槽,从而使电子科技类产品达到IP67、IP68的防水防尘等级,并使声音在透过防水膜后保持最佳的信噪比和最低的失线)包装透气公司包装保护垫片产品大多数都用在化学品、液态有机化肥的包装和运输。基于ePTFE膜的耐候耐化学的特性,而化学品和有机化肥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挥发性,在运送过程中由于日照和震荡会产生大量挥发性气体,导致包装容器因内部压力增大而发生破裂、渗漏,公司的包装保护性垫片产品能够很好的满足化学品、液态有机化肥等产品在包装过程中对防水、防尘、防油、透气、抗腐蚀等多方面的要求。特种膜系公司基于ePTFE膜研发生产的一些特殊应用领域的产品,如用于电磁屏蔽的ePTFE屏蔽膜、用于航空航天的耐原子氧薄膜、用于航空线缆的的TRT电缆膜。公司的TRT电缆膜具有卓越的电气性能、耐干湿电弧、耐高低温、抗酸碱、耐油、耐磨、防潮、防霉和良好的粘结特性,适用于航空航天电线电缆和高性能电子绝缘领域。该产品及技术已于2021年通过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新产品鉴定,实现100%国产自主可控,可进行进口替代。传统的人造植入物存在老化、免疫排斥等诸多问题,而PTFE是纯惰性的材料,有很强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无致敏、无刺激),不会引起机体的排斥,对人体无不良反应,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人造植入物。另一方面,PTFE经过糊膏挤压、拉伸等特殊方法制作而成的ePTFE膜柔韧性好,可任意弯曲超过360度,其天然的网孔结构易于进行细胞种植,使其能应用在人工血管、心脏瓣膜、心包补片、三叉神经减压垫片、微创手术输送管道等。2023年,公司医疗用ePTFE膜产品已实现销售零的突破,公司积极努力配合下游客户开展相关研发、验证等工作。公司基于ePTFE膜及公司干燥剂技术创新的CMD方案,应用隔绝的理论颠覆了传统的方案,通过高性能红外吸湿剂和阀的结构设计组合解决车灯雾气和压力平衡问题,CMD可通过旋拧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跟车灯结合,使用CMD方案后将不需要再采用传统的雾气解决方案,大幅度减少了车灯的制造工序,提升了制造效率,大幅度降低了雾气解决的成本,同时免去了非环保的制造工艺,并且所有材料和产权100%国产化,实现了此领域的中国创新,此技术方案已经被多家车灯厂汽车主机厂采用。同时,公司开发了一种集压力平衡、快速泄压、凝露控制三个功能于一体的CMD平衡泄压阀组件,该技术已被国内部分新能源电池厂采用,应用于多款新能源电动车型,CMD作为一种被动的冷凝控制管理系统的安全模块,可以有明显效果地的改善电池包内部产生冷凝水所带来零部件腐蚀老化、绝缘性能直线下降、温度读取失真等问题,来保证电池包能更安全可靠的为整车提供电能。公司的气体管理产品大致上可以分为干燥剂和吸雾剂两种,可实现对密闭小微空间中气体湿度的管理,目前该产品主要使用在于汽车车灯中。SiO2气凝胶是一种体积密度和导热系数非常低的新型微观多孔材料,被誉为“最轻的固体材料”和“性能最好的保温材料”,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气凝胶产品大多数都用在新能源车、船舶、核电、LNG等相关领域。公司的核心技术体系搭建主要是依靠自主研发,根据不一样的产品类型采用不一样的研发方式。主要的研发方式分为新品开发、常规迭代和定制化研发。新品开发模式适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是公司拓宽产品系列、提升技术的主要途径。常规产品是已形成成熟的生产体系,客户下达订单后直接由生产制造部门进行生产的产品。该类产品的核心技术、工艺已经基本确定,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到客户的认证要求,属于相对标准化的产品。公司定期对该类产品做迭代更新,以实现用户对技术指标调整的要求,并努力通过优化生产技术降低产品成本。机械设备主要是采用定制化研发的模式,需要公司具备较高的设备设计与研发能力。除了为客户定制开发的设备外,公司研发的机械设备主要供自身生产运行使用。目前,公司生产ePTFE膜及其组件的主要设备均为自主研发设计,定制化设备研发能力慢慢的变成了公司核心技术壁垒之一。合作研发是对公司整体科研实力的有力补充。公司依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与外部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发,公司积极高校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外部的研发力量扩充自身的科研实力,将最新的科学技术转化为自身生产力。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筛选评级制度,由采购部、质保部及技术部共同对供应商进行筛选评级,根据评级结果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采购部门会根据下游客户订单、BOM物料清单以及现有原材料库存拟定采购计划,由采购员根据采购计划向物料清单指定的合格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公司的常用原材料包括化学试剂、吸音棉、纤维、EPDM、PE膜、EVA膜、胶水、胶带等,此类原材料供应商较多,可选空间大,且公司订单采购量大,在与供应商合作中议价能力较强。公司拥有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对于常规性原材料一般就近选择长期合作的供应商,通过与供应商确定质量技术标准及交货方式等重要条款,有效保障了原材料供应质量及稳定性。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采用自主生产的模式,部分工艺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简单工序采用外协加工生产的模式。公司通常根据客户的采购计划及具体订单以销定产,生产计划的制定综合考虑公司产能负荷、原材料、工装模具及设备等情况,由内勤人员向车间下发生产任务单,并依据各产品生产时间约定入库交期。公司机械设备为定制化生产,该类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品差异性较大。公司接到客户订单后由技术部进行方案评估,确认具备生产条件后向生产部下达生产任务,生产部据此进行技术准备,并按技术部制定的技术文件向采购部提出零部件采购的要求。待零部件全部采购完毕后,生产部按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装配和调试。为集中优势资源于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环节和关键工序,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公司选择将部分传统产品或简单工序委外加工。为了保证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公司建立了《外协单位交付业绩评定办法》对外协厂商进行考核评价,并由公司技术部向外协厂商提供加工服务所需的工艺文件和技术指导等。公司销售模式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模式。公司大部分产品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需满足客户提出的产品性能要求以及相关工艺的要求,并提供有关的技术服务支持,产品及其应用的特点决定了公司主要以直销模式开拓市场。由于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广泛,也存在向贸易商或经销商销售的情况。公司业务主要围绕ePTFE膜、SiO2气凝胶等微观多孔材料及其改性衍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PTFE是目前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塑料之一,被称为“塑料之王”,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极低的摩擦系数。诞生于二战期间的PTFE,最初是用于生产特殊军用品,战后才解密用于民用工业,美国戈尔公司尝试将PTFE进行拉伸,增加其中的空气含量,最终得到一种更轻盈、更柔韧的材料ePTFE,并在接下来的50年里将其应用到了9大门类上千种产品中,覆盖了汽车、电子、医疗、服装等众多行业。ePTFE膜,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微米或亚微米级的多孔立体网状微观结构,由PTFE树脂经拉伸、车削等特殊加工方法制成,在保持了PTFE优良化学性能的同时,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形态、厚度、表面几何形状,然后搭配不同特性的辅助材料,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和用途。ePTFE膜具有高度化学稳定性、耐高低温、耐腐蚀、耐气候、高润滑、良好的不粘附性、电绝缘性、生物相容性佳等优良特性,是一种非常优秀的防水、防尘、透气材料。ePTFE膜及其组件制造加工的主要原材料为PTFE树脂等高分子原料,该类原材料属于石油化工产品;由于其在声、电、磁、热等方面拥有特殊性能,ePTFE膜及其组件已广泛应用在了汽车、消费电子、新能源、医疗、服装、工业过滤、航空航天等领域。ePTFE膜的大部分应用领域属于利基市场,但是由于ePTFE膜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即使某些应用领域市场空间不大,全部应用的市场空间依旧十分可观。由于PTFE材料具有耐高温、高润滑等特性,对其进行拉伸延展和加工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最终产成品的良品率、质量水平难以控制。同时,加工形成特定微观孔隙结构的工艺技术难以掌握,部分特定的微观孔隙结构在改性、复合等加工环节容易被破坏而无法达到预期性能,因此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实践技巧与理论知识,例如:加热的温度、拉伸的速度与倍率、模具的外观形状、改性复合的工艺细节等,都需要具备大量的试错、改进经验与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掌握,公司通过技术储备与时间成本在工艺流程上建立起了较高的壁垒。在实验室环境下试制成功的具备某一特性的ePTFE膜还需要经过批量生产才能获得大规模产业化的能力,但ePTFE膜生产设备无法通过外购方式直接获得,膜的制造、改性、复合以及应用组件的主要产线与工艺设备需要自行设计开发,这使得具备独立自主设计、制造生产设备的能力成为进入行业强有力的壁垒。ePTFE膜作为一种关键的基础性材料,本身难以在下游直接使用,需要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相应的零部件组件或全套解决方案。这要求公司在获得实际订单前就参与客户的产品设计,并通过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技术验证。定制化设计与生产能力、长期技术验证的持续投入以及客户对具有品牌的供应商的信任,也构筑起了较高的进入壁垒。气凝胶诞生于1931年,由Steven.S.Kistler在Nature杂志上发表《共聚扩散气凝胶与果冻》标志着气凝胶的发现。也正是Kistler首次通过乙醇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世界上第一块气凝胶——SiO2气凝胶。1999年美国Aspen Systems公司承接美国宇航局的课题,成功制备出纤维复合的气凝胶超级绝热材料。2001年正式成立了Aspen Aerogel公司进行气凝胶的商业化运作,开始将气凝胶绝热毡推广应用至航天军工、以及石化领域。气凝胶终于找到了一个好的商业化产品模型。2003年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和高性能材料公司Cabot通过兼并德国Hoechst,掌握了常压干燥制备SiO2气凝胶材料的生产技术,成立了气凝胶专业公司,主要产品为气凝胶粉体颗粒,作为涂料添加剂或采光玻璃中的填充层应用。近年来气凝胶行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十三五规划期间,国家对于新兴材料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推行积极的引导政策,气凝胶行业进入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产品应用不断扩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研发速度加快,尽管国内气凝胶产能迅速上升,但是依然无法完全满足国内需求。尤其随着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在车载电池持续输出电能之后容易造成高温发热甚至自燃的风险。传统的隔热材料在电池发热严重时其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而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出现有望解决这一痛点。气凝胶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具有优良的绝热阻燃性能,将气凝胶与工程材料复合而成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极为优异的阻燃性能。目前阻碍气凝胶快速推广的制约因素之一是生产成本较高,目前产业化中主要使用的技术是超临界干燥技术和常压干燥技术。而气凝胶的生产成本主要集中在硅源、设备折旧和能耗三者当中,硅源主要包括水玻璃和有机硅。有机硅价格较为昂贵,但是纯度高,工艺适应性好,既可以应用于超临界干燥工艺,也可以适用于常压干燥工艺,目前国内外采用超临界干燥工艺的企业基本上都是采用有机硅源。水玻璃价格低廉,但是杂质较多,去除杂质的工艺较为繁琐,目前主要应用于常压干燥技术中。设备折旧方面,因超临界干燥技术设备投资较高,折旧要高于常压技术。能耗方面,超临界干燥系统耗电要高于常压干燥系统由于ePTFE膜及其组件产品的制造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整个市场中的参与者数量有限,即使是行业巨头也仅有美国戈尔一家以ePTFE材料为核心业务,其他的市场参与者例如日东电工、唐纳森等都仅有部分业务涉及ePTFE材料。ePTFE膜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每一个细分应用市场都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制化开发。得益于长期与知名汽车主机厂、配件厂的合作,公司对定制化的开发模式具有丰富的经验,通过长期不断地试验和探索工艺、自行设计生产所需设备等方式成功跨越了前述多重壁垒,成功掌握行业先进技术并应用于不同领域,成为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可大规模制造具有多种不同特性ePTFE膜及其组件的供应商。目前国家暂时没有出台专门针对ePTFE膜生产制造的行业标准,仅有PTFE及ePTFE膜在部分应用领域中的标准。作为国内ePTFE膜及其组件的领先供应商,公司牵头起草了行业标准《汽车电气电子设备防护用防水透气组件》(QC/T 979-2014),标志着公司在该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水平。随着核心技术产品在消费电子、新能源动力电池、医疗健康、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不断拓展,公司将在更多的行业应用领域达到先进的技术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注重专利知识的申请及保护。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申请专利共18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已累计获得专利237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177项,境外PCT专利9项,整体研发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司的透气栓、透气膜主要应用于汽车车灯、ECU、微型电机等部位,主要起到防水、防油、压力平衡的作用。公司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定制化生产不同透气量水平的透气栓、透气膜产品。与此同时,公司产品的渗水压力可以达到50KPa以上,防油等级满足最高等级8级的标准,技术指标已经达到行业内先进水平。公司的耐水压透声膜具有亚微米范围内互连的高度规则的孔隙结构,通过对ePTFE膜微观结构的改性,其孔径精度达到μm级,在阻碍液体进入的同时保留对于空气、气体、声音及热量的通道作用,插入损耗小于2dB,耐水压可深达水下50米,技术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公司原创的ePTFE膜复合吸音棉产品,通过对ePTFE膜的声学特性进行巧妙的运用,将其与公司的基础吸音棉复合,从而获得优秀的吸音降噪特性。这一高性能复合微孔薄层新材料具有良好的全频吸音能力,对100-6,300Hz频率的噪音均能有效吸收降低。其中,对3,000-6,300Hz频率范围内的噪声吸声系数达到了0.95的高水平,声压在全频范围内降低了5-7dB,使大部分噪音强度降至听阈以下,吸音效果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公司独创的CMD产品是一款在行业中具有颠覆效应的创新产品,通过将高性能的吸雾剂与ePTFE膜相结合,能够为客户提供行业内领先的湿度控制解决方案。相比于竞争对手美国戈尔&AML的CMD产品,公司的CMD无需外接电源驱动使用,在成本和使用便利性上具有更强的优势。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公司所属行业属于新材料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行业,材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复合材料作为最新发展起来的一大类新型材料,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下:(1)下游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市场容量逐步扩大,技术领先型材料企业有望步入快速发展期。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消费电子、新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的需求不断扩大,行业将迎来较快发展期。一方面,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升级,高端消费类电子和乘用汽车智能化升级也将进一步提速。而高端消费品领域客户对新型功能防水、透声、透气的防护性和功能性等多维度系统化解决方案需求将随之增多,服务要求亦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不断拓宽的应用场景将催生更多新型高端消费品种类,根据客户对产品性能要求量身定做个性化功能性材料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将对复合材料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制造2025》,其中明确了“以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而高端膜材料作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中的代表,在多个政策文件中被反复强调,为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取政府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得益于国家对相关领域的政策与财政支持,新型材料的国产化进度已加快,在公司与其他国内优秀企业不断努力下,部分高端ePTFE产品已具备国产化的基础,并在核心技术指标上与进口产品处于同一水平。公司经过长期的研发投入,形成了ePTFE膜制造技术、ePTFE膜改性技术、ePTFE膜复合技术、纤维均匀成网铺垫技术、高性能干燥剂制作技术等10项核心技术,并以10大核心技术为基础,不断研发形成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核心技术产品,目前已经实现了核心技术产品稳定的生产和销售,部分产品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公司有效实现了技术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并进一步实现了其商业化。公司的核心技术体系主要由多项专利和非专利技术构建而成。在专利技术方面,公司已获得大量的专利授权,构建的专利体系较为完善,使得竞争对手绕过专利仿制产品的技术难度大、法律风险高。在非专利技术方面,其主要表现为技术诀窍(know-how),如:ePTFE膜的拉伸倍数、扩幅速度、定型温度、改性材料、工艺的选择等,不同的技术诀窍搭配会对产品最终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掌握技术诀窍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并经过长时间的试错,这一过程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因此竞争对手难以对其进行模仿。这些技术创新成功打破了国外巨头对技术和部分市场的垄断,实现了对美国戈尔(Gore)和日东电工(Nitto)等国际巨头的进口替代,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强化优秀研发人员的引进与培养,充分利用内外技术资源,积极与相关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公司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巩固和保持公司产品和技术的领先或先进地位。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得授权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PCT专利3项,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公司为了满足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产品迭代、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等战略发展需要,报告期内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大幅增加。2023年度研发费用为24,938,851.06元,较上年度同期增长45.13%。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度同期大幅增加的原因如下:(1)为提升公司发展动力,加快新产品开发、人才培养和储备,公司加大了研发人员的引进,新增研发人员的工资和社保政策变化使职工薪酬有所增长。(3)为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空间,公司启动多个新研发项目,新增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研发物料消耗、检测费用有所增长,带动相关支出增长。公司拥有10项核心技术,并利用这些核心技术建立起了完整的ePTFE膜及其组件技术体系,覆盖了从ePTFE膜的生产制造到改性、复合以及组件应用的全部主要过程,可生产具有不同特性的ePTFE膜材料。同时,公司还拥有CMD、基础吸音棉、高性能干燥剂、SiO2气凝胶的相关制造技术,可为公司的ePTFE膜定制化地提供复合材料,从而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创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在技术上不受外界制约。通过将ePTFE膜与其他材料复合,公司可以研发出具备更多优良性能的产品,从而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拓宽了核心技术与产品的应用领域。公司的实验室是江苏省膨体聚四氟乙烯与气凝胶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实力。自成立以来,公司长期坚持研发投入,为公司新技术的研发以及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公司配备了专业的研发技术团队,同时购置了先进的研发设备,相较于国内其他竞争对手拥有更为先进的技术检测手段和研究开发设备,为公司的新品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支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237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177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PCT专利9项,大部分属于公司核心技术体系,对公司的核心技术形成了有效的保护。公司构建的专利体系使得竞争对手绕过专利仿制产品的技术难度大、法律风险高,可有效保护公司的技术研发成果。同时,公司的核心技术还包括了以技术诀窍(know—how)为主要表现的非专利技术,其具备较强的机密性。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根据新材料的引进需求、应用需求、客户定点验证需求、技术改进降本增效需求等设置了不同的研发机构,并建立起了科学有效的研发管理体系。公司依据自己实际需求,选择与外部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发,与多家高校分别签署了产学研合作,聘请了军事科学院、浙江大学、常州大学等多位博士、教授担任技术顾问,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充分的利用外部的研发力量扩充自身的科研实力,将最新的科学技术转化成自身生产力。公司为国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技术体系完善、生产设备先进、检测手段齐全、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相继成为知名汽车主机厂、车灯厂的供应商,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产品生产、质量管理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认可。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深耕高分子新材料领域的经营管理团队和技术开发团队,在技术部内部还建有材料研发、应用研发、OEM项目开发等不同研发团队,针对不同客户的产品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设计研发。在核心技术管理层上,形成了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张云先生、李建革先生、和丁荣华先生为首的有着多年的微透膜及膜组件研究经验的核心技术团队,该批核心管理层已经从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研究开发经验及广泛的社会资源,深谙国内ePTFE膜的行业市场的发展特点及趋势,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市场研究确定公司主力产品方向,敏锐、超前把握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为公司科研技术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特点是细分市场众多,单个细分市场容量虽相对较小,但汇总的市场大且毛利率高,是典型的长尾利基市场。因此公司采取了‘产品多元、市场利基’的发展战略,该战略要求公司积极拓展汽车行业外的其他应用领域,虽然公司已将产品应用领域拓展至消费电子、航天军工等其他行业,但是由于公司目前销售团队人员构成、新进入行业领域验证周期较长等因素,可能造成在其他应用领域拓展不利的风险。同时,公司所服务的部分下游终端产品具有更新迭代速度快、发展方向不确定性大等特点。因此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变化,行业内的企业被要求具有更快速灵活的研发机制和具备突破性创新或颠覆性改变的工艺技术。如果公司不能具备产品方案解决能力,及时创新并掌握相关技术,适时推出差异化的创新产品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则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及持续盈利能力将会削弱。此外,公司注重技术、产品的研发创新投入,未来预期仍将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支出,但由于产品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耗时较长且研发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出现研发项目失败、产品研发未达预期或开发的新产品缺乏竞争力等情形,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公司的核心技术以及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产品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推动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资产。公司取得了大量的研发成果,多数研发成果已经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获得了保护,部分研发成果尚处于专利的申请过程中。如果该等研发成果泄密或受到侵害,将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为了防止核心技术泄密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公司已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防止技术泄密,但如果相关制度得不到有效实施、公司薪酬水平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丧失竞争优势、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不能落实,将导致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公司技术保密、技术升级及开发和生产经营可能将受到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仍集中在汽车行业,客户为国内合资及自主品牌整车厂、车灯厂等。公司若不能通过技术创新、服务提升等方式及时满足客户提出的业务需求,或上述客户因市场低迷等原因使其自身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其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大幅下降,或者公司不能持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或者新的应用领域开拓不理想,公司将面临一定的因客户集中度较高而导致的经营风险。企业主要原材料包括化学试剂、胶水胶带、纤维、树脂橡胶件等,其中部分原材料为石油化工产业链下相关产品,价格走势与上游原油价格走势具有较强相关性。未来,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而公司不能有效降本提效、维持产品价格议价能力,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气凝胶项目、消费电子用耐水压透声膜项目均已建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受市场环境影响,新建项目未能达到预期效益;虽然公司在新项目研究确定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市场研究和论证工作,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会受到宏观环境、下业公司经营状况等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导致实施进度慢于预期。若后期客户订单下滑以及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可能会出现项目不达预期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产品毛利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未来,若公司未能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不能持续推出系列创新产品,导致优质客户流失,将会对公司毛利率水平产生不利影响。2021年度,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加银行并购贷款15,600万元收购大音希声60%股权,2022年度公司又使用自有资金10,000万元用于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项目公司投资。2023年度公司实施了2022年度权益分派,现金分红3,500万元。目前公司资金储备不多,后续公司如有其它大额资金支出可能通过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可能导致公司负债率进一步提高,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使公司面临一定的偿债风险,若公司负债率进一步提高,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报告期内,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未来,公司若不能被持续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动导致公司不能持续享受上述税收优惠,将对公司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2022年度公司对前期收购大音希声60%股权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4,572.77万元,本次商誉减值后,仍有商誉6,728.21万元,如后期大音希声业绩不能达到预期,则可能会继续计提商誉减值,可能会导致出现业绩下滑或亏损情形。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创新和技术积累,已在ePTFE、气凝胶等微纳孔材料领域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但伴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下游应用对材料的要求呈现复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为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公司需要密切关注和判断行业发展方向和技术发展趋势,但由于行业发展趋势的固有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公司的研发方向与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致使公司产品无法有效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若公司因人员、资金等原因导致研发创新及产品量产的进度无法按计划推进,有可能造成公司常规产品销量降低、新产品无法及时服务市场,对公司未来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近几年,由于地缘政治、国际贸易战等原因,全球的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经济步入下行周期或影响下游终端消费电子、汽车行业的市场需求因素发生显著变化,则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054.82万元,同比增长12.64%;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8,653.62万元,同比增长176.08%;每股收益1.24元/股,同比增长175.56%。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93,300.44万元,较期初增长6.8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68,407.88万元,较期初增长10.77%;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51%,同比增加8.30个百分点。新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支撑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均制订了相应的新材料发展战略和研究计划,材料作为制造业的基石,其战略地位日益提升。随着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不断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推进,新材料的产品、技术、模式不断更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前景更加广阔,对新材料的需求十分旺盛,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世界上新材料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部分大型跨国公司,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形成全球市场的垄断。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其中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对高端新材料的发展做出明确指示。ePTFE膜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新材料中的高性能膜材产业,由于ePTFE的多孔特性使其成为很优秀的复合基材,ePTFE与无纺布、SiO2气凝胶、PP、PU、PI、PPS、Nafion-H等材料复合后可形成具有多种全新或改良特性的新型材料,为学术和产业界的各类难题提供了材料端的解决方案。自ePTFE首次问世以来,产生了大量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ePTFE的应用已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仍在伴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开辟新的细分应用领域。随着各类新产品不断投入新应用市场,下游的市场空间将会进一步扩大。但是由于下游产业及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国内的高分子材料应用市场还未完全打开,目前我国的高端ePTFE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大部分市场被美国戈尔、日东电工、唐纳森等外国巨头垄断。在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新型材料是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基础,高性能膜材料被列为材料领域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行业整体将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快速成长,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司围绕以ePTFE以及SiO2气凝胶为核心的技术主线开发出了透气栓、透气膜、耐水压透声膜以及CMD、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PTFE电缆膜等产品已经实现在汽车、消费电子、航天军工等行业的大范围的应用。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产品多元、市场利基”的发展战略,作为业龙头美国戈尔的紧密追随者,在追随过程中不断寻求产品、技术差异化,围绕ePTFE膜等微观多孔材料不断研究开发具有不同功能特性、可应用在不同领域的创新产品,不断挖掘细分利基市场,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组件化的解决方案。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巩固和增强公司在行业的市场优势地位,不断拓展细分利基市场的数量,促使公司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不断提升公司价值,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技术驱动一直是公司发展的驱动力,公司仍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在提升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持续推动新材料以及新技术、新应用的研发,并转化为技术专利予以保护,增强公司的技术壁垒,保证公司核心技术的领先性。由于ePTFE膜材料具备多种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市场领域。目前公司对外销售产品仍主要集中在汽车市场,但随着公司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产品线的不断丰富,公司正在积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消费电子、新能源、军工是公司重点布局的领域,医疗、航空航天等也是公司预研的方向。公司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与激励。为提升公司整体的研发实力,多年来,公司招募了多名材料学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人才,建立自身的人才储备培养计划。公司的人才储备培养计划已经初见成效,在公司的悉心培养下,他们已经逐步成长为公司研发体系的中坚力量。抓好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发动全体员工逐步树立成本和利润意识,不断通过管理手段及技术手段的创新,实现内部管理增效。
蓝盾生物默然倒下,诺华Kymriah连续两年销售下滑,“百万抗癌针”CAR-T疗法上演生死劫
东方锆业:2023年净亏损7763.3万元,同比转亏,上年同期净利润9905万元
东方锆业:2023年净亏损7763.3万元,同比转亏,上年同期净利润9905万元
已有62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404.96万股,占流通A股20.07%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1.10元。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